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唐口街道 移风易俗倡新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4 19:37

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不仅挥霍浪费,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拉低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需要,是顺应群众期盼的需要。任城区唐口街道围绕加强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倡新风 红白事简办成共识

近日,唐口街道范李庄村的张先生为母亲办了一场白事,他觉得现在的礼仪简化了许多。几年前,他为父亲办白事时,在堂屋里设了悼念堂,要跪草席、守夜,家里也请了丧事乐队来悼念。“这次是简办,从去世到发丧3天就完成。发丧当天也没请乐队,村里的红白事理事会对烟酒饭菜都有标准,节省了很多。”张先生说。

除了丧事,在唐口街道婚事、乔迁新居、办满月宴、做寿等喜事简办的趋向明显。街道移风易俗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表示,与前几年对比,在婚丧喜庆事宜操办上,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铺张浪费的少了,简办已成共识。

建机制 办红白事有了“硬指标”

“杜绝用木棺,一律用水泥骨灰盒;杜绝唱大戏、吃流水席,一律吃份饭,每人不得超过20元;村民礼金不得超过50元,一般10元到20元,车辆不能超过6辆”,这是唐口街道孟楼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的标准。

早在20年前,该村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订了婚丧嫁娶的具体标准,倡导红白事简办。理事会组成人员由村干部和村里德高望重的热心村民担任。

“以前,村里确实存在一些办红白事比排场的现象,这家办20桌,那家就要办30桌,喜事用车有十几辆的。”孟楼村党支部书记杨秀玲说。随着村里红白理事会成立起来,理事会挨家做村民的工作,平时也调解各家各户的矛盾纠纷,大操大办的现象没有了。

为了倡导群众摒弃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唐口街道为群众办理红白事制定了标准。出台了《唐口街道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明确了红白理事会的人员组成、登记备案、组织管理、主要职责、办事程序、办事原则、业务范围等。红白理事会在符合本地风土人情、尊重社情民意、遵守婚姻和殡葬等相关法律规章的基础上,制定理事会活动章程,确定办事程序、服务规范等具体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公开上墙,确保依法依规办事。目前,该街道49个行政村(居)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率100%。

筑阵地 文化味添了文明风

有了标准,如何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习俗,让文明新观念在农村落地生根,让文明新风常驻乡间?笔者在大流店村找到了答案。宽敞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粉刷一新的墙壁整齐划一,村内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健身的、跳舞的、打球的,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幅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孝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墙,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洗礼。该村红白理事会常务会长张美珠说,大流店村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通过制作移风易俗微电影、文化广场这些正能量平台,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每年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示范户”评选,科技、农业、法律等知识培训,都是在文化广场上举办。同时,为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唐口街道将移风易俗工作情况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每月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督导检查,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的社会新风尚逐渐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