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满满:细数春节习俗中的文化内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6 05:51

朱金科,中国战略品牌专家,经管类专业著作《打赢品牌仗:用战略思维讲透品牌营销》作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在本土战略品牌营销机构华与华工作,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营销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中国移动、中山大学、韶能集团、东孚集团、智汇电器等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在战略、品牌、营销方面保驾护航。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强势复兴,朱金科也明确了一生的志向——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奋斗终身!

写在前面

中国的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源远流长,绝大部分延续了上千年。一般为中华民族接受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另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不胜枚举。

在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我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由于过春节有一系列的民俗,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视觉形象,正是这些视觉形象使我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体现着我们的民族风情。

第一章 春节细节之建筑装饰

春节的气氛的烘托主要靠建筑上的装饰,包括春联、福字、门神、年画、窗花、灯笼和一些其他近年来流行的装饰品等元素。过年时大街小巷都蔓延着红色喜庆的气氛,反映出人们欢快的心情。

1、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表达新年愿望,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现在流行的对联主要是由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和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对子)组成。

红色作为春联的主要底色,一些吉祥图案经常对称地添加在对子上,金色装饰近些年来也比较流行,对子通常采用通俗易懂的字体来书写,字体颜色主要是黑色和金色,也由少部分春联采用彩色的字体,总体风格体现富丽堂皇与喜庆吉祥的节日氛围。

2、福字也是每家过年必不可少的祈福表达方式,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字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比较传统的菱形方块福字,另一种与剪纸结合起来,用镂空来表现虚实美感的福字,例如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吉祥图案。

3、门神与年画近年来主要在农村流行,城市中比较少见。

现在过春节,在民户大门,还有不少张贴神荼、郁垒,秦琼与尉迟恭门神像和历代武将画像的门神。门神形象成对称布置,动作夸张,颜色鲜艳饱满,面目狰狞。

4、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5、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

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现在比较多见的窗花剪刻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剪纸,讲究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构图造型图案化,形象夸张、简洁,富有节奏感。

6、过年挂红灯笼也是我国比较普遍的一种习俗。

灯笼的形式主要是泉州式。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通过挂在屋檐上的一排排灯笼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大红灯笼的魅力。老百姓家里也会悬挂一串串灯笼彰显节日气氛,商家更是把灯笼作为节日的必须装饰品。

7、近年来流行的一些装饰品,如中国结、吉祥物挂饰、假炮竹、卡通装饰画和一些新的新年装饰手法,受到大家的欢迎。它们在原有新年装饰品的基础上,用现代夸张手法重新诠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第二章 春节细节之庆祝、饮食、服饰文化

各地庆祝活动因地区和民族不同会有所区别,但是有一些活动是比较普遍的。例如舞狮舞龙、放鞭炮和烟花、逛庙会,还有在北方很受欢迎的扭秧歌等。庆祝活动图个热闹,无论中国还是海外的华人,春节时都会选择一些传统的娱乐形式来庆祝新年的快乐,因为我们对这些庆祝活动有着共同的认同感。

饮食文化是我国节日的重头戏,而春节的重头戏则是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年糕等,而且各有讲究。年夜饭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过年时最欢快的印象——亲人团聚、欢度新年,过年的气氛此时达到高潮。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过年时的衣着与平时无太大差异,但是在新年穿上自己最喜爱的新衣服,仍然是新年的一项重要传统。尤其是在过本命年时人们都喜欢穿上红色的衣服和袜子。

一些老年人和小孩过年穿着喜庆的传统服饰也是现在的一种潮流。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节日的服饰更加绚丽多彩,体现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第三章 春节细节之人的行为模式

里的行为模式主要是指过年的民俗,如置办年货、扫尘、祭祖、贴春联、熬年守岁、吃年夜饭、拜年、放爆竹、给压岁钱等。这一系列活动组成了“过年”这个行为,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却是我们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们在进行这些行为模式时,实际上就是在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这些习俗也是有规律的行为,有着一定特征的视觉形象。

视觉认知作为人类根本、最重要的认知活动之一,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类创造文化、识别文化、传播文化、分享文化的重要基础,在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与传播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将春节习俗转化为视觉形象,有以下两方面意图。

1、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近年来渐渐蜕变成饮食文化,其他与食物无关的风俗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虽然大部分中国百姓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年轻人对对本土节日产生了轻视的现象。

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尖锐的现实问题。

传统节日是一种综合的文化,它是由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符号系统,按节日固有的编码规则和编码方式组合而成的多元化符号系统的集合体。

一般来说节日所形成的符号系统主要有:时间符号系统、仪式符号系统、乐舞符号系统、造型物符号系统、语言文学符号系统、数量符号系统、服饰符号系统、游乐符号系统。而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大部分与视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利用这个原理将春节的视觉形象分析、提炼、分类,通过建筑上的装饰、庆祝活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人的行为模式五个类别的可视形象表征并传达出节日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价值取向及审美情趣,便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及传播。

无形文化遗产有形化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亚太地区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这是亚太地区传统表演艺术基础数据的综合体。数据库中有对他们的描述和图片,以及提供便于查询的组织和人员名单数据等。

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不同组织的其他项目产生了巨大影响。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有形化是可行的。所以为了保护传统节日春节,我们可以分析提炼其视觉形象,以实物及多媒体的方式进行保存、记录和传播。

2、春节视觉形象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俗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它不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保持血肉联系,它就早被民众淘汰了。民俗文化的研究离开现代性,同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的确,中国节日的民俗渐渐脱离老百姓的生活,部份文化民俗丢失,很多年轻人不了解中国的节日习俗,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仅限于好吃好玩。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从孩子的教育开始做起。

西方国家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圣诞老人的故事,即使他们长大后大部分人不会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但是过圣诞节的习惯却根深蒂固的根植在他们的脑海中。

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都有精彩的典故,故事娱乐性很强,我们可以将典故视觉化,从现有的年画中提炼人物形象,加以现代感的绘画手法,创作成易于儿童接受的卡通动画,传统民俗与现代审美结合,将传统民俗中的精华部分变成儿童心中美好的童话故事,达到寓教育于娱乐的目的。

作为传统文化也不应固步自封,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于建筑上的装饰品,我们可以加强它的时代感。我们把一些传统的视觉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如夸张、变异、重组等,创造具有时尚感与民族感的饰品,迎合现代人的审美。

在制作上应该更加精良,提高新年装饰品的品质,加入现代科技成分,也许会创造出出其不意的春节饰品新宠。在举办年夜饭的饭店还可以设计一些可组装、组合的“新年套装”家具或者装饰品专供节日之用,也可以用于平常百姓家。

将传统发展并不是背弃传统,裹足不前其实是民俗遭遇冷落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在设计新年装饰品时应该更加大胆,不应仅仅局限在传统形式上,应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新年庆祝活动、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由于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借助经济力量使之壮大发展。人们喜欢体验与自己平时生活不同的经历与文化,品尝新奇食物,领略民族风情。

而且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选择在新年的时候出游,作为一种新年的庆祝方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将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提炼、强化并创造出形式多样,有较强参与性与娱乐性的新年系列活动。让特色的民俗创造经济利益,同时经济也促进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现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由于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原因,遇到了发展的阻力,但这也正是它发展的动机。我们的节日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众多的历史变迁,发展到今天也不会停止不前。

虽然传统节日习俗受到了冲击,但是我们要抱有积极的态度保护与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无形转化为有形的手段,更多的运用到生活中,使传统民俗变成真正的民俗。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春节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民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视觉形象,从建筑上的装饰、庆祝活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人的行为模式登方面提炼出春节中传统民俗的视觉特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视觉化、有形化,并初探其视觉形象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以上,与读者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