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移风易俗②|巴马婚丧嫁娶瘦身,从新鲜事变成平常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11 17:16

广西新闻网 > 广西频道 > 正文  
河池移风易俗②|巴马婚丧嫁娶瘦身,从新鲜事变成平常事  
2025年07月10日 19:0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卿要林 通讯员 梁绍恩 黄丽春 莫慧玲 王斌 韦明望 罗福胜 实习生 唐璐娜 编辑:蓝锋  

新闻眼“我二儿子结婚,亲家不要彩礼,就请亲戚朋友吃了几桌本地菜,领了证就算成了。”7月6日,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龙凤村党支部书记姚再标告诉记者,党员带头改习俗,红白事简办,没了人情债,大家日子过得轻松多了。
在巴马的村村寨寨,这样的变化正从“新鲜事”变成“平常事”。曾经让村民犯愁的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如今正被简约温馨、轻松自在的新风尚替代,文明的种子在寿乡大地开花结果。

巴马东山乡文钱村村民在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上签字。

党员带头树标杆

在该县燕洞镇同合村各楼屯,罗绍荣家门口的牌匾格外显眼:“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这种家风家训牌,如今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能见到。“不光有家风牌,还有星级文明户牌,谁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牌上的星星就亮堂。”同合村党支部书记沈正云说,只有党员带头和引导,村民才会跟着干。

燕洞镇以龙甲、交乐、龙凤、龙田、同合5个村为试点,成立五弄片联村党委,推行统一的宴席操办规模、标准、随礼上限、服务队伍、监督管理等。龙田村全国劳动模范杨顺良带头改陋习,龙甲村“中国好人”杨彩春孝老爱亲传佳话,同合村“广西新时代好少年”王贤珺把文明理念带回家里……这些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准绳:“跟着榜样学,准没错。”于是,该镇红白事随礼标准大幅降低、酒席数量大幅下降、白事不收礼金成为共识,群众人情负担明显减轻。

党员的示范效应像蒲公英的种子,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

近年来,巴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党员带头树标杆,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全力推动全县109个行政村(社区)乡风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移风易俗流动讲堂(百马村专场)。

宣传入心接地气

“移风易俗要提倡,红白喜事莫铺张,彩礼多少不重要,夫妻和睦福满堂……”近日,该县甲篆镇百马村的晒谷场上,山歌队唱起新编的调子,老人们听得入神,时不时跟着哼两句。这是巴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常举办的活动,把大道理装进山歌里,村民爱听也记得牢。

近日,巴马文明办在百马村开展“移风易俗 共话新篇”流动讲堂,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宣讲员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与不良影响。宣讲员没讲大道理,就说身边事:“张大哥家儿子结婚,彩礼出了10万元,结果全家借债;李大姐家简办婚礼,省下的钱盖了新房。”村民们听得点头,工作人员趁机发放《移风易俗“五个统一”标准》,在上面,操办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写得明明白白。

巴马推行的“五个统一”工作法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有力举措,它让红白事操办有章可循,在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同时,老百姓得到实惠。

所略乡龙凤村村民金秀球老人,高兴地说起女儿的婚事:“没要彩礼,两个孩子旅游结婚,现在在广东盖了新房,过年给我包了1000元红包。”老人的话比宣传单更有说服力,村里不少人家跟着学,“日子过好了,比啥彩礼都强”成了共识。

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材料。

制度护航明规矩

近日,巴马燕洞镇龙甲村有白事活动,原来操办需要3—5天,现在仅用1天。主家简化了程序,并且不收村民随礼包,大家都轻松。这一场简化白事活动正是该县移风易俗变革的一个缩影。

在巴马109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里,都多了些“硬条款”:红事宴席不超过20桌,白事随礼不超过50元,生日宴能简办就不办。这些规矩不是凭空而定,而是村民们坐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出来的。

燕洞镇同合村的红白理事会,每月都要开碰头会。“哪家要办喜事,提前来报备,我们按标准帮着操办。”理事会成员说,现在全村没人搞特殊,“谁要是大操大办,不光邻里说,信用评分还得降。”

西山乡10个行政村的红白理事会于2022年10月陆续成立,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红白事操办倡议,对用餐标准、酒席数量等作出了上限要求,既符合村情民意又易于推广,减轻了群众负担。

西山乡弄京村的韦大哥算了一笔账:以前亲戚多,一年随礼就得上万元,现在随礼少了,一年能省下五六千元。这省下的钱,有的拿来种砂糖橘,有的给孩子交学费,日子过得更轻松。

巴马各地依托基层党组织广泛听取民意,结合乡村治理“五位一体”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县109个村(社区)推广完善村规民约,用制度护航新风。

从党员带头到群众自觉,从宣传引导到制度规范,巴马的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而是深深扎下了根。目前,该县获评全国文明单位1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0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9个、市级文明村镇14个。

游客与巴马当地群众共度祝著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